|
手机APP
| 帮助中心 | 订阅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职场资讯 > 本地新闻

“理想的职场”有太多样子

来源:西部决策网 时间:2021-06-02 作者:邯郸亿搜人才网 浏览量:
        时值三月,一年一度的春季招聘拉开序幕,关于职场的话题如同这个季节一般不断升温。
  
  从后疫情时代的新业态、新职业,到“零工经济”下的“斜杠青年”;从35岁职场瓶颈期,到四十岁的职业重启;从同辈压力,到如何走出职场“内卷”的“死胡同”。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,引发各种声音。
  
  职场,已不是单纯的工作环境,它是人们追求物质价值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。这里充斥着太多的焦虑和压力,当然 ,也充满了太多的梦想和希望。
  
  面对多元化的职场模式和年轻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,从众多关于职场的调研分析和实际采访中,试图发现一些具有参考性的结论,从而来看看当下职场中人如何面对压力,做到“上有梦想”,“下有对策”。
  
  “35岁焦虑”被过度渲染
  
  35岁焦虑确实存在,但年龄与资历影响着思考方式。
  
  35岁为什么会焦虑?十个人会有十种具体的答案。但跳出被渲染的焦虑氛围,就会发现很多所谓的焦虑完全可以被冷静的思考过滤掉。
  
  《2020年职场心理调研报告》显示,对于年龄的焦虑,还没到30岁的人,倾向于“走一步,看一步”,而三十岁以上的人,经过一番职场的历练,对于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则多了一份坚定与自信。
  
  某企业38岁的部门经理杜悦在接受采访时讲到,在他看来,人在每个时间节点,受外界不同因素的影响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焦虑,谁都会有烦恼的时候,不该绑定年龄。只是说,人们进入35岁这个年龄阶段,经济压力会凸显,个人职业的发展情况对于自身乃至整个家庭,都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。但是,如果你前期的职业生涯发展的比较顺利,按照自己的道路不断向前走,35岁就只是一个关键的爬坡阶段,会比较辛苦,但这种压力能够转换成强大的驱动力,而不是焦虑。
  
  有了一些工作经验,刚刚三十岁的企业员工张昕则认为,工作的历练让自己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,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,觉得非常充实。目前,业余时间还在备考经济师,未来的日子,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获得职位晋升。35岁对于他而言,不是焦虑,是笃定。
  
  对于职场中35岁以上的女性来说,他们的焦虑可比男性要多。进入35岁,是女性人生角色最为丰富的阶段,当然,也是最忙碌的阶段。说起职场女性,提到最多的就是“平衡”二字。事业、家庭如何做到兼顾,是个难题,也是个很现实的问题。
  
  从当今职业生涯规划师的专业角度出发,此年龄段的女性大致会产生两方面的职业诉求。一种是由于生育年龄推迟,或是生二胎的缘故,希望能够从事时间更自由的职业,家庭和事业两全;另外一种则是能暂时告别育儿最牵扯精力的阶段,想要整合自己的兴趣和资源,在事业上更多挖掘自我价值,实现职场生涯的第二次绽放,也就最近被热议的职业重启。
  
  王禹在32岁生育后放弃了银行基金经理工作。她直言,忙碌的工作让她没法更好的陪伴孩子,难以分身,十分焦虑。为了能够兼顾,她在慎重思考后辞职,并准备将自己喜爱的烘焙发展成新的事业。于是,学习专业烘焙技能,将闲置的老房子改成工作室,王禹进入了自己规划的新生活。
  
  她看来,职场女性虽然在生育后因如何平衡家庭和孩子出现焦虑,这是在所难免的,但有了孩子之后,社交圈的转变也会让自己的视野有新的开拓,妈妈们的各种需求无疑是一个“大市场”,可以从中窥探出很多的商机。王禹讲到,现在年轻的妈妈们对孩子的饮食安全十分重视,他们希望有一个食材绝对安全新鲜的烘焙店,能够满足孩子日常对面包、点心的需求。于是,她经过一番调研后,在家人的支持下才做了这个决定。
  
  王禹的烘焙工作室经过几年的发展,积累了很多的忠实客户,如今37的她已经开始着手注册商标,开设实体店铺了。
  
  “斜杠青年”不只是个标签
  
  拥有多重职业的“斜杠青年”成了一股新势力。
  
  这个词最早出自《纽约时报》专栏作家麦瑞克·阿尔伯撰写的书籍《双重职业》。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“专一职业”的生活方式,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。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,例如,张三,记者/演员/摄影师,“斜杠”便成了他们的代名词。
  
  在一份关于探索自己多重职业可能性的调查中,职场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多数认为,职业成长空间以及自由度对他们来说很重要。希望自己有能力和时间去实现自身多重职业的可能。这让他们觉得充实和自由。
  
  在曾经采访的咖啡店的老板中,周彤就是一个“斜杠青年”。他即是陕西本土歌手的经纪人,又是咖啡店的老板。他讲到,作为经纪人,有商演的时候忙一阵子,没有的时候变很清闲。自己和朋友都是咖啡爱好者,工作圈子中也有很多爱喝咖啡的,便一起合计着开了一家社区咖啡店。从设计到装修以及店铺的LOGO都是他们自己搞定。
  
  周彤酷爱摩托车,自己的车作为装饰一般停在店铺门口,不时就吸引来摩托车发烧友前来“打卡”喝咖啡。一来二往,这家咖啡店也成为了摩托车发烧友的“俱乐部”。周彤看此情景,在抖音账号中开设了自己关于咖啡和摩托车的分享,粉丝不断上涨。
  
  如今,周彤摩托车主题的咖啡店也已经开业了。谈起对今后职业的规划,周彤说他没有考虑的太多,他很享受当下的将工作和爱好相互结合的忙碌状态。未来,还有更多的可能,目前做好两家咖啡店经营工作是最重要的事情。
  
  像周彤这样能够实现工作自由的年轻人毕竟只是一部分,那么,其他全职专业岗位上的年轻人又是如何实现自己的第二职业呢?
  
  《中国青年研究》杂志发表的一篇关于“斜杠青年”的研究,文章分析了这一价值取向产生的背景:随着现代社会一部分结构化组织和稳定性规范被打破,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和结构性失业出现,消解了青年就业人群的工作安全感。青年人也面临自我实现的困境,包括职业中产生的无力感、迷失的价值感和缺失的自我认同,这迫使他们重新寻找工作的意义。
  
  小伍是一位具有近十年工作经验的电台主播,收入稳定,但现实的工作状况传递给他一个令自己很无奈的信息—职业上升空间有限。于是他整合电台工作经验,利用工作之余,发展了播音主持艺考教这一副业。他说:“在台里的工作难有突破,得给自己多找路子。艺考老师,是把专业和事业融合的最好应对方式,缓解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压力,同时拓宽了自己的职业路径。”
  
  小伍的第二重职业身份正是他对个性潜能的探索,这也正是“斜杠”所强调的多元化。
  
  “同辈压力”会被时间缓解
  
  越来越多的人把同辈压力挂在嘴边。
  
  “同辈压力”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87年一篇美国心理学教授研究青少年群体关系和自尊心的论文里。所谓的同辈压力,是指同辈人互相比较中产生的心理压力,这一压力的出现,会促使一个人改变自己对事物的态度、价值观及行为。
  
  曾经微博上有一条关于“00后女孩18岁保研北大”的消息就引发广泛关注,一时成为热搜。众多评论都是一种略显焦虑的声音。“别人18岁保研北大,我22岁迷茫不知未来”“同辈压力让我想重新回到人生的起点再来一次”。
  
  第七季《奇葩说》中有个辩题:身边的同龄人都比我过得好,我该不该玩命的追?
  
  由此可见,关于同辈带来的压力似乎无处不在。
  
  在一项关于同辈的压力是否对你的心态产生影响的调查中发现,众多的受访者更专注自已与同辈在个人能力上的差距。一些人表示自己没有进入大企业或是心仪的公司,而同辈做到了,这个心理压力比较大。
  
  从现实生活可以观察到,二十多岁刚入职场的年轻人会与同辈做更多的比较,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产生怀疑。一旦过了三十岁,仍有一些人在纠结,但大部分人已经释然。随着年龄和阅历的不断增长,这个心理压力会逐渐缓解。
  
  37岁的郭嘉就“想通了”。他目前在一家零部件制造企业做销售主管,自己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有过可以北上发展的机会,但由于父母身体的原因放弃了。身边一位做广告设计的好朋友却因为一个偶然的工作机会去了北京,随后还有了很不错的发展,顺利的晋升、结婚生子,定居北京。
  
  一开始,郭嘉说自己因为这个事情还是挺郁闷的,都是朋友,都有过机会,自己却没赶上。但随着自己事业顺利的发展和年龄的增长释然了很多。待在西安工作也不错,还可以照顾父母。现在作为销售主管,收入很可观,业余时间还加入了各种摄影、黑胶唱片、旅游俱乐部,生活十分充实。
  
  同辈的压力,不止自己给的。也可能是来自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
  
  今年春季招聘会上到处投简历的小章就正在承受来自“别人家孩子”的压力。小章说自己是2016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。刚毕业那一年,便找到了一份HR的工作,专业对口,公司福利待遇也不错,父母很是开心。但工作了几年后发现晋升空间十分有限,考虑一番决定辞职学习。
  
  辞职也罢、跳槽也罢,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太正常不过。但小章的父母得知后非但不理解,还反过来批评他,一点也不知道现在就业的压力,随随便便就说要换工作。每当争吵时便搬出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“你看张叔叔家的孩子都已经要准备结婚了”“你看李阿姨家的孩子都要当主管了”。一系列来自别人家孩子的压力把小章压的喘不过气,让他对原本坚定的选择不断产生怀疑。
  
  小章认为父母并没有客观的看待他的选择,而是不停的把他在和同龄人进行比较。这种来自同辈的压力是他们家庭矛盾的导火索。
  
  小章不愿再承受这样的压力,抱着重新上路的想法出现在了今年的春季招聘会上。希望他的累积的工作经验能够让他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,从而获得内心的释然。
  
  《奇葩说》中还有一个辩题是:收到30年后自己发来的人生建议要不要看?关于这个辩题,我们可以换个问法:如果30年后的自己,告诉你过的不如同龄人,你会不会从现在就开始玩命的追?
  
  回答是什么,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声音。但人生没有如果,做自己的选择题,而不是别人的判断题就好。


分享到:
相关推荐
暂无相关推荐
热门话题
推荐文章
微信公众号
手机浏览
用公益重新定义职场

温馨提示:根据国家劳动法有关规定,用人单位禁止收取求职者抵押金及任何费用。请求职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,谨慎核实!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号:13040219005 公安备案号:13040202000620 冀ICP备号:09031123 Copyright 2007-2020 ZL All Right Reserved . Powered byHDESO.COM . 商标证编号:7851116 冀ICP备号:09031123

地址:中国 . 河北省. 石家庄. 内容发布、审核请联系QQ:954959552 客服热线:400-707-5777 EMAIL:hdeso@163.com

用微信扫一扫